中交法治在线网

交通资讯 交通知识 公益宣传

河北武安一中第五届教育伉俪风采展

更新时间:2021-03-06 10:16:25点击:

在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武安一中安艳、李颖、李君延、申佳、董艳荣、连维娟、郭超毅、高占鑫、孙明珊、郝明娟十名女教工被授予“第五届巾帼标兵”称号;王凤伟冯立超、刘会明冀向飞、张欣萍黄海明、范秀华刘维昌、周蓉张文亮五对模范夫妻被授予“第五届教育伉俪”称号。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弘扬正能量,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

河北武安一中第五届教育伉俪风采展(图1)

第五届“教育伉俪”称号获得者王凤伟冯立超


冯立超,中学高级教师,邯郸骨干教师,物理奥赛辅导老师,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物理奥赛,获得二等奖等各种好成绩。王凤伟,中学高级教师,武安市第一届名师。200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武安一中工作,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多次得到上级政府的各种奖励,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

家是雨中伞,能遮风雨;家是雪中碳,能御严寒;家是避风港,能挡风暴。对教师冯立超来说,家人就是能和她同荣辱,共进退,一起经历生活磨难、分享生活乐趣的人生伙伴。因教结缘,冯立超和王凤伟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均结伴同行,互相扶持。多年,夫妻俩争先创优,爱岗敬业,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携手向前,收获学生感恩之情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携手奋斗共进退。冯立超和王凤伟自2001年一起来到武安一中后,两人一同工作,一起奋斗,相互扶持,经常在遇到教学上的问题时一起讨论,给对方提出实用的建议。在参加武安一中第一届名师评比中,丈夫冯立超给了王凤伟莫大的激励。当时他们没有找到好的教学切入点,但因为夫妻俩经常在散步时讨论,思维相互碰撞,灵光就会乍现,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

冯立超因担任物理奥赛的辅导教师,工作比较繁忙,也经常出差带学生到外校学习,家里的重担就全落在了妻子王凤伟的身上。“这段时间,我对妻子感到愧疚,我这一出差,家里所有重担全落在她的身上。不管是照顾老人,还是照看孩子。”冯立超如是说。但是尽管工作和生活是如此的繁忙,王凤伟还是坚决支持丈夫冯立超的工作,毫无怨言。冯立超辅导好几个学生都曾在全国物理奥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在,两人都在为如何把课堂上得更业精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知识而绞尽脑汁。比赛语言要求非常精练,特别是词句,这些都是我们经过互相商量和琢磨出来的。夫妻俩任何东西都可以相互分享,就算是难听也没关系。王凤伟如时说。良好的夫妻关系让王凤伟在工作时少了阻力,多了动力。

言传身教做示范。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家庭教育中,夫妻俩注重的是言传身教。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塑造孩子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这是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实现的,不能指望通过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见影。人格是内在东西,必须依靠良好的师风、家风熏陶,才能渗透到骨髓。

这一对教育伉俪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在生活中互敬互爱,相扶相携,相濡以沫,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体验着人生的幸福韵味

河北武安一中第五届教育伉俪风采展(图2)

第五届“教育伉俪”称号获得者刘会明冀向飞


在武安一中这片教育沃土,有这样一对身影——他们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工作中、生活中他们是那样乐观积极、待人真诚。他们就是教育伉俪冀向飞、刘会明。

他们相识于青涩的大学校园,相知于一起教学的日子里,化学符号是他们熟悉的桥梁。工作上的互帮互助让他们志趣相投,生活上的相互关照让他们相濡以沫。冀向飞,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优秀班主任、市骨干教师,工作努力,渐渐历练成有高三经验,能独当一面的优秀备课组长和模范班主任。刘会明,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高考优秀教师。在化学教学上,她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教法、学法方案。教学中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与递变性,进行有序地传授培养能力。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在年级组中一直名列前茅。

他们一起上高三,共同奋斗,共同成长。在工作上,他们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任劳任怨,勇挑重担;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们点点滴滴的言行却影响着身边每个人,平凡而闪光的精神时时让大家感动。多年来,他们始终默默地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任劳任怨;他们都是非常要强的人,工作中总是追求卓越、誓争一流。正是凭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他们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机关的表彰,所教过的许多学生就读于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还有很多学生在各级奥赛中荣获国家一、二等奖;他们在邯郸市举行的优质课比赛中双双获得一等奖。

一转眼,冀向飞与刘会明在武安工作已经十八年了,他们的婚姻也平静地度过了十八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相互促进,他们的爱情像清泉一样纯净,他们的事业谈不上轰轰烈烈,他们有的是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培植出来的相伴相随、共同进步。十八载人生青春年华岁月的故事,沉淀着这对幸福伉俪的一路坚守与扶持。

河北武安一中第五届教育伉俪风采展(图3)

第五届“教育伉俪”称号获得者张欣萍黄海明


张欣萍,2003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18 年中,她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她的自律信条。该同志自从教以来多次获得语文学科一等奖。2010年年终考核成绩突出获得嘉奖,2017多次辅导学生获得语文作文竞赛一等奖等奖,2018年荣获高考成绩语文学科一等奖,被评为“功勋教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2020年担任高二清北部备课组长。

黄海明,2003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从教于以来,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余年,牢记教书育人的天职,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团结同志,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领导的认可。所任班级成绩名列前茅,数十名学生在河北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先后在学校、武安市、邯郸市、河北省的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被武安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称号。

他们2003年从同一所学校毕业后,同一年参加工作,执教于同一个年级,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预示着风雨兼程的共同承担与职责所在。他们18载人生青春年华的岁月,沉淀着这对幸福伉俪的一路坚守与扶持。从教以来,他们以关爱学生的赤诚心怀、求实勤勉的严谨作风、敬业爱岗的模范言行,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积极投身新一轮课程改革。投身教改,甘撒热血奉献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张欣萍老师从没有停止对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上,张欣萍老师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教法、学法方案。教学中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理念指引下,2018年所教理科实验班68名学生有66名高考成绩上一本线,语文最高分130分。她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均获佳绩。

黄海明老师常年担任班主任,他总是为他所带的班级呕心沥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他一如既往地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不管他们学习好还是差,他都会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从不歧视他们。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差生”二字,他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他认为他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并且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让他们再次找到了自信与动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转眼,黄海明与张欣萍在武安一中这片沃土上一干就是十八年,从未后悔过,也从未抱怨过。在这期间,他们曾收获了掌声、荣誉,但从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也曾经受过困难、挫败、委屈,但更没有因此而彷徨、退缩,而是以执着的信念坚守着这份责任。与此同时,他们的婚姻也平静地度过了十七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黄海明与张欣萍两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相互促进,他们的爱情像清泉一样纯净,他们的事业谈不上轰轰烈烈,他们有的是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培植出来的相伴相随、共同进步。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教师工作是辛苦的,可作为一中夫妻教师更辛苦,可谓是酸甜苦辣涩俱全。近18年来,他们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奔波于两点一线之间,家庭和孩子无暇顾及,孩子小的时候只好留给姥姥姥爷照管。18年来,六千多个日日夜夜,对孩子、对家庭、对父母亏欠太多了,可是他们夫妇无怨无悔。

教育工作的本身就意味着平凡,意味着付出,但正是日复一日的平凡与付出,才铸就了师者的伟大。 18年风雨,多少个清晨到校的喜悦,多少个黄昏回家的疲惫。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功的快乐,也有磨砺的艰辛。但他们始终无悔于自己的选择。虽然职业平凡,但他们仍然坚守;虽然生活清贫,但他们精神富有。18年来,为了自己无悔的选择,他们夫妻俩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武安的教育事业。


河北武安一中第五届教育伉俪风采展(图4)

第五届“教育伉俪”称号获得者范秀华刘维昌


刘维昌,男,42岁,2006年9月参加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担任高三清北部61班班主任。范秀华,女,39岁,2007年9月参加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使二人在一中相识,相知,相爱,于2008年喜结连理,风雨同舟十三载,同校同家同专业,话里话外话教学,一心投入教育中。

2006年以来,刘老师14年如一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送走八届毕业班的孩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等985高校学子桃李满天下。2016至2020连续五年担任高三实验班、清华班班主任,化学组备课组长,其中,2020年高考,他班孙培博同学高考成绩699分,武安市理科状元,邯郸市理科第二名,被北京大学录取,如今,继续担任2021届高三清华班班主任,化学组备课组长。

担任班主任,刘老师秉承“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精神,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在新时期开创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对学生一视同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既能鼓励优生,又能帮助潜能生;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人格上尊重学生,从个人发展的角度鼓励学生,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关爱学生,用人间之美德感化学生,用博大的胸怀理解包容学生,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能稳定学生情绪并加以使之振奋精神,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高三是信任,是荣耀;高三是责任,是使命;高三是汗水,是智慧;他的执着与奉献,曾获优秀共产党员、武安市第三届“新秀名教师”、武安市骨干教师、“邯郸市优秀教师”、“邯郸市优秀班主任”、“河北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秀华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她像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她的学生,为学生付出一颗爱心,奉献自己的力量。唯独少了一丝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两个人由于工作忘记接孩子,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孩子和同伴在南关小学门口一直等到12点半,着急忙慌的见到孩子时,“妈妈,你们两个是不是又在学校开会了,我和郑依揽就在这儿等着呢,刚才她哭了,我跟她说,别哭,咱们的爸爸妈妈肯定都在学校开会,一会儿就来接了,你若哭,就被坏人抱走了”,听了孩子的诉说,此时此刻,雨水和泪水顿时交织在一起,无言以对!丈夫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为了学生一心扑在教学一线,她除了关心自己的学生,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自己的身体状况欠佳,拖着全身上下的疼痛,忍受着一切,诠释着对丈夫工作的支持以及对学生的挚爱。

成绩属于过去,为了武安一中的辉煌与持续发展,维昌和秀华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厉地要求自己,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地为武安一中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河北武安一中第五届教育伉俪风采展(图5)

第五届“教育伉俪”称号获得者周蓉张文亮


周蓉,2004年大学毕业后,从千里之外的陕西来到武安,以满腔热忱扎根在武安一中这片沃土,兢兢业业地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以自己的聪慧和坚韧逐步成长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邯郸市骨干教师。曾获武安市“三名工程”新秀名教师,武安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比赛一等奖等多个教育教学奖项,所辅导的学生也在各类英语竞赛中多次获奖。

张文亮,2004年大学毕业后,拒绝了省城学校的邀约,放弃了大公司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自己的母校——武安一中,从网管中心到办公室,从做网站修电脑,到创建竞赛办,带领学生在信息技术奥赛,各类创新比赛、机器人竞赛中披荆斩棘,摘得各项荣誉,再到办公室繁忙的工作岗位上。每一份工作他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与智慧。

同一年大学毕业,同一年进入同一个单位,同一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同一年……一个陕西的她,和一个河北的他,在武安一中找到了彼此,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他们从陌生到相识、相知、相爱。2008年,在武安一中20平米的一间单身公寓里,两人结为伉俪,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从此相濡以沫,琴瑟和鸣,一路牵手走来,共谱美满佳话。

周蓉,教学风格亲切,循循善诱,深受学生们好评。作为高级教师,她从没有停止对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与反思。为了适应课程教学需要,提高专业能力,她不断刻苦钻研教学理论与业务技能,并利用业余时间自觉、自费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均获佳绩。此外,她还认真负责带教青年教师,带徒弟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她老师从无怨言,无论在生活上,还是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年轻教师的常规工作到教学业务都悉心给与指导,她所带的新教师成长的非常快。

张文亮大局观念较强,在工作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想法,不计个人得失,比较善于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因学校工作需要,先后担任过网管中心副主任,竞赛办主任,办公室主任,不论在哪个岗位,面对复杂问题,他总是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同事的配合,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经常加班加点,在担任竞赛办主任期间,从课程设置到实训设备的添置,再到加班加点的训练都亲历亲为。甚至寒暑假也经常带着学生一起训练。辛苦终有回报,在省市各级比赛中,带领学生赢得多项荣誉,使武安一中创新竞赛方面在大邯郸处于领先地位。

十七年的教育生涯,十三载的相濡以沫,他们互相支持,敬业互勉,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教育征途上洒下点点希望,携手共进,比翼双飞。


来源:武安一中

责任编辑:彦洲     中交在线网编辑部:10111216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