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法治在线网

交通资讯 交通知识 公益宣传

青岛真情巴士K1路驾驶员于义睦

更新时间:2023-11-02 20:52:03点击:

大爱质朴,永葆热情,24年来,于义睦以公交十米车厢为原点,用万里车辙书写着用心服务、助人为乐的动人故事。

从“点点星光”到“璀璨星河”,从一名普通的公交驾驶员,到一支2400余人志愿服务团队的带头人,再到影响十万余人的公益达人。于义睦点燃了自己的奋斗之光,也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崇德尚善的队伍。

近年来,于义睦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感动交通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他创立的“义睦创新工作室”先后获评“山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山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于义睦将点滴爱心汇聚成坚定的精神力量,将“好人共生”效应发扬光大。

青岛真情巴士K1路驾驶员于义睦(图1)

于义睦的热情服务收获乘客点赞。 青岛真情巴士 供图


“为乘客服务让我感到特别快乐”

于义睦:

“只要我坐在公交车驾驶室座位上,我就希望能为乘客们提供舒心的出行体验,乘客的满意是我不懈的追求。”

“您好大姨,欢迎乘坐真情巴士!”“您好大哥,欢迎乘坐真情巴士,您慢点儿,不着急,我等着您!”车辆每停靠一个站点,于义睦都面带灿烂的笑容,用略带着青岛口音的普通话,热情洋溢地与每位上车的乘客打招呼。乘客们也都露出会心一笑,并亲切地回应“师傅您好!”“谢谢您!”在于义睦的车厢中,笑容仿佛成为了每位乘客的“标配”。

青岛真情巴士K1路驾驶员于义睦(图2)

于义睦与每位上车的乘客打招呼。 青岛真情巴士 供图


于义睦是个土生土长的青岛黄岛人,曾经在房地产公司就业的他,在工作中总是找不到获得感。1999年,二十多岁的于义睦走入公交行业,成为了一名驾驶员,从此以后,他扎根一线,安全行车超百万公里,实现零投诉、零事故。

“我觉得我就是为服务而生的,为乘客服务让我感到特别快乐。”刚成为公交驾驶员时的于义睦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每天冥思苦想如何让乘客满意,最终总结出的秘诀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乘客,提供不同的服务。

当记者问到服务乘客的秘诀时,于义睦详细地列举了很多应对不同类型乘客的服务方法,并活灵活现地演绎出了各类乘客的样子,而这些生动的演绎都是来自于他对乘客细致入微的观察。

“坐我车的老年乘客有很多都是空巢老人,儿女也不在身边,对待这些老年乘客就要把自己当成他们的亲儿子一样!”于义睦坦言,“外地来的乘客因为不熟悉路很容易起急,每到这种时候我就一口一个‘大哥’‘大姐’地叫着,耐心地说‘您别急,我会给您提供帮助。’”

车上遇见两口子吵架的,于义睦上前劝架和调解;遇见小姑娘失恋了,坐在车上哭鼻子,于义睦也上前开导,给予温暖的鼓励……在日复一日的摸索中,他总结出了“五心四点”工作法,“五心”是对老年乘客贴心、对外地乘客热心、对儿童关心、对特需乘客细心、对挑剔乘客耐心;“四点”是头脑灵一点,笑容多一点,嘴巴甜一点,动作快一点。

十多年来,于义睦一直坚持人工报站,每一站附近有哪些景点、医院、公共场所,于义睦都一一报给乘客。于义睦说,虽然现在公交车都有语音报站,但是人工报站老年乘客听着更亲切、更有温度,也能多提醒外地来的乘客该在哪里下车,比语音报站更加灵活机动。

凭着细致入微的服务,于义睦一天最多收到过13个乘客打给公司的表扬电话,曾在2015年收到各类表扬1150余件,创下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奇迹。

青岛真情巴士K1路驾驶员于义睦(图3)

于义睦与张吉美大娘。 青岛真情巴士 供图


车厢内外帮扶百人无私付出

乘客小泽远:

“我后来也学着于爸爸的样子去各个公交站台开展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我也理解了于爸爸为什么总是在开车的时候面带笑容地服务每一位乘客。”

在于义睦的手机里,有2000多位乘客的联系方式,他们都是这20多年来于义睦帮助的乘客,其中100余人是于义睦长期志愿服务的对象。

“小于,你能不能给我当干儿子啊?我这心里也好有个寄托……”“大娘,没问题,我不当干儿子,我给您当亲儿子好不好!”80岁的张吉美大娘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柳沟社区,老伴去世,儿女不在身边,自2001年就经常乘坐于义睦当时所在线路出行,于义睦总是热情上前搀扶。终于有一天,张大娘向于义睦问出了深藏心底的话,而于义睦也爽快地答应了。随后,于义睦经常带着徒弟们主动到张大娘家中探望,帮老人修理电器、收拾卫生,带老人游玩、就医,每年除夕更是陪老人包饺子、迎春节,就连张大娘生病住院了,也是于义睦和徒弟们去陪的床……这一陪伴就是20多年。

于义睦善于观察、体贴入微,他在车厢内热情服务、主动帮扶,给很多乘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更是将这种无私服务的精神延伸到车厢外。至今,他已累计从事志愿服务达1.67万余小时。

饺子、包子、小炸鱼……于义睦坦言,几乎每天都有老年乘客来车上送吃的,感觉天天都像在过年。“我们有规定不能收乘客的东西的。”“我们不是乘客,是你的干妈,不要弄得那么生分,我们就是给孩子送点好吃的!”老人们说,“每次坐你们的公交车都是一种享受,很快乐,从你身上好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吃苦耐劳。”

朴实、诚挚、纯粹的感情,宛如一条涓涓的细流,每天都流淌在于义睦的车厢中,温润人心。

今年20岁的泽远是于义睦长达9年的帮助对象。2014年,细心的于义睦关注到上车后总是默默坐在车厢角落里的泽远,后经了解得知泽远父母离异,母亲忙于打工维持家计无暇顾及泽远的生活。于是,于义睦担负起了孩子家长的角色,长达4年的时间里,他每天中午带着泽远吃午饭,给予孩子温暖的陪伴。在于义睦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原本内向的泽远越来越开朗,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更让人欣慰的是,2018年,泽远成立了青岛公交青少年爱好者公益联盟,组织70多名青少年共同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排队乘车等志愿服务。5年时间里,泽远组织参与志愿服务300余次,成为了青岛青少年公交志愿服务带头人。

像张吉美大娘、小泽远一样,于义睦长期帮扶的空巢老人、特殊儿童、残疾人等群体越来越多,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带动下投身志愿活动。

青岛真情巴士K1路驾驶员于义睦(图4)

于义睦看望独居老人。 青岛真情巴士 供图


带动集团千人投身志愿服务

驾驶员卢振华:

“在加入义睦创新工作室之前,于义睦师傅曾经找过我三次,我都没同意,感觉太累了。后来我亲眼见证了于义睦师傅的热情服务,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便暗下决心要跟着他干,也要学着他去热情服务,做一名快乐、幸福的驾驶员。”

“能每天坚持做一件事很难,义睦不仅坚持做好在车厢内外对乘客的服务,而且非常有感召力,还主动提出成立工作室,希望组织和带动更多人同自己一起加入到做好事的行列中。”青岛真情巴士集团第七分公司经理王刚表示。

在于义睦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很多同事主动加入,于是他萌生了系统性带领大家开展志愿服务的想法。2012年,于义睦发起成立了“义睦创新工作室”,将服务品牌“义睦服务”注册国家商标,130余名同事率先加入。2013年,在于义睦的指导与带领下,130余名义睦创新工作室成员分别带头,将“义睦服务”裂变为“一路情”“向日葵”“珠山红”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吸纳集团2400余名同事加入,一支由21个志愿团队组建的“聚真情”志愿服务联盟应运而生。

“今天组织去宝山为老人义务理发,会理发的来参加!”十年来,在于义睦的带领下,“聚真情”志愿服务联盟每年有1.5万余人次投身“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志愿服务,累计点对点长期照顾空巢、独居老人100余人,爱心陪伴6家敬老院400余位老人,长期帮扶60余位儿童、对接2所特殊教育机构,常态化为4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义务护学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每年产生好人好事近2万件次。他带领团队累计募集150余万元用于志愿活动,其中,他个人累计投入13万余元。

在于义睦带领大家投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团队逐步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好人共生”群聚效应,好人好事多次在全国范围“出圈”。

因为一次偶遇,于义睦的徒弟卢振华成为了特殊儿童赫赫的“卢爸爸”,其长期怀抱赫赫上下车并帮扶其家庭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卢振华与师傅于义睦商量后还向线路同事发起号召,一起帮助母子二人。坚持投身于乘客帮扶工作的卢振华获得了“2020年山东省感动交通年度人物”“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于义睦的徒弟王立彦发起成立的“一路情”志愿服务团队,长期帮扶15位老人、资助2名春蕾女童、服务4个社区和10余所学校,他先后获评“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最美驾驶员”“山东好人”等荣誉……

“从一个人到一个工作室,再到带动整个公司氛围的提升。”王刚表示,在于义睦的影响下,“好人共生”群聚效应得以发扬光大,营造了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

如今,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1人、全国感动交通年度人物3人、山东好人19人等百余名先进典型。以他们的真实事迹为原型改编的全国首部公交行业公益话剧《好人共生》,多次巡演获得一致好评。

青岛真情巴士K1路驾驶员于义睦(图5)

于义睦背着赫赫上车。本报记者 单佳雯 摄


影响全城万人关注公益

青岛真情巴士集团第七分公司经理王刚:

“志愿服务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义睦带领下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对于驾驶员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更践行了真情巴士‘德立道,善行远’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当里个当,当里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于义睦手持竹板打着节奏,以山东快书为引子,开启了一段关于服务精神和志愿精神的宣讲。

于义睦正在用朴实的话语、有趣的形式,将车厢内外的正能量传递到社会更大范围,用亲身经历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关注公益、参与公益。于义睦被聘为全国总工会劳模宣讲团成员、青岛市总工会职工赋能研究院首批专家、青岛市劳模宣讲团成员,还先后被聘请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校园兼职辅导员、青岛职业学院兼职教授、青岛西海岸新区10余所中小校园兼职辅导员。

通过宣讲和授课,于义睦将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光芒不断蔓延。他走进社区、乡村、校园、企事业单位,他从青岛走向全国,先后受邀到北京、天津、杭州、济南等近20个城市开展公益宣讲。十多年来,他累计宣讲600余次,受众超12万人。

在青岛西海岸团区委的邀请下,于义睦为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驻区高校大学生开展“榜样的力量”大型主题直播宣讲,引发4万多青年群体的强烈反响。

于义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身份也越来越多。他连续两届担任青岛市人大代表,并获评青岛市优秀人大代表和优秀提案。2017年,青岛市人大代表于义睦在提案中建议加大对“礼让斑马线”活动的执法力度,扩大社会车辆对“礼让斑马线”的认知度、参与度,将“礼让斑马线”打造成青岛新的城市名片。此提案得到了青岛交警部门的大力支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参与,已带动近6万市民参与。

今年,于义睦还启动了“义睦N次方”志愿服务联盟项目,首批吸纳了来自当地小学、高校、企业等八个志愿团队共2000余人加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

青岛真情巴士K1路驾驶员于义睦(图6)

于义睦走进山东科技大学进行宣讲。 青岛真情巴士 供图


□ 记者手记

坚守内心的热烈与真诚

一米八几的大个子,一副典型的“山东大汉”模样,走路带风、器宇不凡。初见于义睦师傅时,他那灿烂的笑容让我感到如沐春风。

“毫不夸张地说,我一年有365天都是这样笑的!”于义睦师傅说,对他而言,笑容是服务的必备项。走进于师傅的车厢,正好看到了张吉美大娘刚刚送来的满满三袋柿子和两包大饼。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于师傅口中“天天都像在过年”的含义。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淳朴的情感,而这种真情,只有用真心才能换来。

在与于师傅交流过程中,于师傅坦言,自己的服务方法也受到过质疑。“你这普通话又不好,还弄什么人工报站。”曾有同事觉得于师傅这样做很另类。然而,于师傅并没有被影响,始终坚持做好细致入微的服务,后来还吸引了更多同事加入到人工报站的行列中。“怎样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就是要在线路和乘客上找突破口,我一定要得到广大乘客的认可。”于师傅说这句话时,我在他依然灿烂、温暖的笑容背后,更感受到了一种坚守初心、笃定前行的力量。

如今,于义睦师傅积累了不少“粉丝”,上到年过八旬的老人,下到小学生,很多人都慕名来乘坐于师傅的车。我想,他们想感受的不只是于师傅周到贴心的服务,更是一种温暖而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以及内心深处向往的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珍贵的情感。 (单佳雯)

青岛真情巴士K1路驾驶员于义睦(图7)

张吉美大娘送来的柿子。 本报记者 单佳雯 摄


编辑:单佳雯

审核: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