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2 20:49:34点击:
日前,河北省廊坊市高家营村修订了本村的村规民约,新增加一条内容:任何村民不得使用农用车载人,否则全村通报批评。
高家营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大村,家家户户都有农用车,曾经,村民都觉得农用车既能拉货,又能拉人很正常。农用车违法载人发生翻车致人员受伤事故,让村干部和当地交警忧心忡忡。
在当地交警进村入户的宣传下,高家营村动员村民自己为交通安全立规矩、定制度,并写进村规民约,要求“农用车只能载货,不能载人”,所有村民必须一致遵守。从此,村里农用车违法载人少了,大家都共同遵守这条一致同意的“交通安全村规民约”。
为了促进广大农村群众交通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10月31日,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省文明办在廊坊市南营村举行“文明交通进百村村规民约”主题活动,廊坊132个村的村干部在“文明交通进百村村规民约”倡议活动上签字,承诺将交通安全写入本村村规民约,带动影响40万村民共同抵制酒驾醉驾、农用车货车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
“开车都规矩了,交通事故少了,家里的老人更放心了……”已经将交通安全写入村规民约的村干部,介绍了交通安全村规民约给本村带来的明显变化,给了现场的村干部们更多启发。
132个行政村的村干部依次走上舞台,郑重签字,承诺动员发动村民将交通安全写入村规民约,以“规”和“约”滋养文明交通乡村之风。
为了让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农村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廊坊交警请来了廊坊市各驾校制作展板、宣传单页,宣传安全驾驶知识;报废车回收公司展出残骸车,警示交通事故危害;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生展出交通安全主题书画作品,通过传统文化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与此同时,廊坊市各交警大队都搭建了交通安全文化展位,将优秀传统文化、农村文化与交通安全文化有机结合,用三河竹雕、香河中幡、固安柳编、安次风筝、大城烙葫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制作出一大批艺术水平高、传播效能好的交通安全宣传作品,进一步筑牢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阵地,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发组织、自我约束的管理制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一步,河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将在全省推广廊坊的“文明交通进百村村规民约”活动经验,以村规民约的修订、执行、监督、内化为切入点,为交通安全定规矩、立良俗,将文明交通化风成俗,滋养文明乡风。
来源 | 河北交警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