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18 15:41:50点击:
记者 陈玉东
在邯郸市大名县有个万堤镇,据传是当年秦始皇为堵挡黄河水泛滥在此处修筑堤防的,后有万家姓于此定居而得名。如今的万堤镇处于漳河下游,属于漳河行洪区,且所辖41个行政村中有32个处于漳河河道内,对抗洪拒险没有任何屏障可依。虽然1996年的漳河洪水灾害已过去25年,但万堤人民依然记忆犹新,万堤镇的干部为防汛抗洪时刻准备着。今年7月中旬以来,邯郸连降暴雨,加上漳河上游岳城水库开闸泄洪,最大行洪流量700立方米每秒,加之与卫河行洪交汇处形成托顶,水位上涨很快,水势迅速加大,肆虐的洪水像猛兽一样扑向了万堤镇,漳河河道内的32个村庄处于危急之中。
汛期就是命令 转移就是责任
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7月30日,市委书记张维亮深入万堤镇郭庄村一线查险情、作部署。大名县委、县政府把防汛抗洪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综合分析研判、科学果断决策,坚决避免天灾之中出现人祸,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7月27日晚,大名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会议指令,要求漳河下游地区的群众28日必须全部安全转移。
群众转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转移人数多、速度要求高,已远超出万堤镇政府紧急应对处置能力范围,大名县委、县政府掌握转移实际情况后,当即动员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紧急支援万堤,协助迅速转移群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圆满完成了6079户、21938人的大转移,做到了“不丢一村、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洪水来了,我们得到了妥善安置,生活得到了安全保障,感谢党,感谢政府!”万堤镇孙村村民许建华说。
大名县第三中学杨桥校区安置点,承接了万堤镇4个村12户37名群众的转移任务,饮食上荤素搭配,一日三餐不重样,保障了转移群众的日常饮食。通过这次抗洪紧急转移,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大堤是“家的生命线”,大堤在,家才在。守护大堤就是守护家!为避免过河的道路对群众生命健康造成损害,万堤镇政府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过河道路进行物理封堵、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万堤镇党委书记冀晓燕、镇长张殿英昼夜不停地到沿河村庄、堤防查看汛情及人员值守情况。各村均成立了村级巡防队,全天候不间断驻堤巡查,确保堤防安全。镇里配备了20个移动板房、防汛器具和生活必需品,党员干部日夜坚守一线,确保行洪安全。
灾后防大疫 健康返家园
8月6日,当洪水退去后,群众安全返村工作又成为了当务之急。为确保消除潜在的疫情风险,县总指挥部经过专家分析研判,决定对所有转移返村的群众进行核酸检测。通过县卫健部门统一协调,在大名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的辛勤工作下,截至8月10日,23个村的所有返村群众已全部完成两轮核酸检测,为人民群众返村防疫设置了健康安全屏障,得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
干部打前锋 危难见真情
在防汛工作中,万堤镇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先锋作用,发动一切力量投入到防汛抗险工作中。同时,部门迅速联动,群众密切配合,社会组织无偿捐赠物资,全面做实做细各项应急保障工作,最终取得了万堤镇防汛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在这次防汛抗洪中,全镇党员干部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忘我工作、连续奋战,公安干警、应急队伍冲锋在前、鏖战洪魔,广大群众自发捐款捐物,义务巡堤除险,主动配合外出转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巾帼不让须眉 病痛不下战场
风雨中、防疫前,一位女性始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她就是万堤镇党委书记冀晓燕。在安排部署会议、组织群众撤离、实地察看汛情及安排调度、检查防汛指挥部情况及发放物资现场,大家总能看到她的身影。整个防汛期间,冀晓燕连续20多天没回过一次家,脸晒黑了,眼熬红了。晚上有时只睡两三个小时,她深感身上责任重大,但她要扛起来,也必须扛起来。只因为她身后有两万余名群众。
短视频平台上,关于万堤镇防汛的一则短视频下有网友评论,“我认出来了,冀书记带病去抗洪一线的,去之前来我门诊拿的药,耳道疼痛难忍,她让多拿几片止痛药!!好书记啊!为这位女书记点赞!”
抗洪夫妻档 上阵父子兵
冀书记的丈夫是大名县公安局的副政委吴建基。在这次群众转移过程中,他的任务是确保安置点的治安和市场秩序稳定。吴建基带领杨桥镇派出所对杨桥镇各个安置点的治安隐患、消防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餐饮卫生、秩序维护等工作进行逐一实地督导,全力为被安置群众做好服务。为更方便地服务群众,在安置点发放张贴了24小时警民联系服务卡。每到一处,吴建基都对被安置群众进行情绪安抚,强调提醒注意各项安全事宜,百姓对公安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的儿子是一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受父母精神的感染,立即联系同学到防汛一线当志愿者,为防汛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
因为汛情,冀晓燕奋战在抗洪一线,吴建基副政委为安置群众舍家忘我,他们的儿子第一时间主动担当志愿者,全家都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投入到这场火热的战斗中,万堤镇的汛情危机才得以早日解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有了切实保障。
责任编辑:白彦州